会敲几行代码就月薪过万的时代,结束了!低级程序员被AI取代,高级程序员研发AI年薪过亿。就看你是哪一个
刚听到微软要裁 9000 人的消息时,不少程序员还在侥幸:“这么大的公司,裁的肯定是行政岗,跟我们写代码的没关系”。
可看到微软 CEO 纳德拉的话才慌了 —— 现在公司 30% 的代码都是 AI 写的,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涨。
更扎心的是,这已经是微软两年内第三次大规模裁员:2023 年裁 1 万,今年 5 月裁 7 千,现在又拟裁 9 千。
这哪是简单的 “优化人员”,分明是 AI 正在悄悄改写程序员的 “饭碗规则”—— 曾经靠写代码就能安稳一辈子的日子,真的要变了。
一、微软三轮裁员:不是 “没钱了”,是 AI 让 “基础岗位没用了”
很多人觉得 “微软裁员是公司不行了”,可事实刚好相反:微软 2026 财年刚开局就宣布裁员,背后是 “用 AI 优化效率” 的主动调整,跟 “经营困难” 半毛钱关系没有。
先看裁员的规模和节奏:这次拟裁的 9000 人,不到员工总数的 4%,加上 2023 年的 1 万、今年 5 月的 7 千,三轮下来累计裁了近 2.6 万人。
但微软同时在 “砸钱搞 AI”—— 高层明确说 “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巨额投资”,比如建更强大的 AI 服务器、研发更先进的代码生成模型(像 Copilot X)。
一边裁人,一边给 AI 砸钱,明摆着是 “把钱从‘低效岗位’转到‘高效 AI’上”。
更关键的是裁员的 “针对性”:微软说要 “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”,但真正受冲击的不只是管理层,还有大量 “基础程序员”。
以前公司需要很多人写 “重复代码”—— 比如电商后台的用户登录模块、APP 里的简单数据展示功能,现在这些活儿 AI 几分钟就能搞定,还能自动优化 bug、适配不同系统。
有微软员工透露,以前一个小组 5 个人花一周写的基础功能,现在 1 个人用 AI 辅助,两天就能完成,多余的岗位自然要被优化。
这不是 “微软独有的操作”,而是科技公司的 “集体选择”:新财年刚开始,企业都会做 “资源重新分配”,把人力、资金投向能带来更高收益的领域。
对微软来说,AI 能比基础程序员 “更快、更准、更便宜” 地完成工作,裁掉多余的基础岗位,把省下来的钱投给 AI 研发,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决策 —— 毕竟企业要的是 “效率”,不是 “养更多人”。
二、30% 代码由 AI 编写:不是 “AI 能替代所有程序员”,是 “替代了‘不用动脑’的程序员”
纳德拉说 “30% 的代码由 AI 编写”,这句话很容易让人恐慌,但其实要拆开来理解:AI 替代的不是 “所有代码工作”,而是 “重复、简单、不用动脑子的基础代码”,那些需要经验和创造力的核心工作,AI 还远远做不到。
先搞懂 “AI 写的是什么代码”:比如写一个 “用户注册时的手机号验证码验证逻辑”,以前程序员要从头敲代码 —— 调用短信接口、写验证码存储逻辑、加防刷限制,可能要花 1-2 小时;现在用 Copilot,输入一句 “写一个手机号验证码注册的后端接口,要求防刷、存储有效期 10 分钟”,几秒钟就能生成完整代码,还自带注释和异常处理。
再比如 “给 APP 写一个商品列表展示的前端组件”,AI 能自动适配不同手机屏幕、加加载动画,甚至优化加载速度,这些 “不用怎么思考” 的基础工作,AI 做得又快又好。
但遇到 “复杂问题”,AI 就 “歇菜” 了:比如设计一个能支撑亿级用户的电商后台架构(要考虑高并发、数据一致性、灾备),AI 只能给出 “通用建议”,没法结合公司的具体业务(比如促销活动时的流量峰值、用户的特殊购物习惯)做调整;再比如解决一个 “线上系统突然崩溃的疑难 bug”—— 可能涉及服务器、数据库、代码逻辑的多重问题,AI 没法像资深程序员那样 “凭经验快速定位原因”,还是得靠人来解决。
所以 “30% 代码由 AI 编写” 的真正含义是:那些 “只要懂基础语法就能做” 的岗位,正在被 AI 挤压;而需要 “架构设计、问题排查、创新解决方案” 的岗位,不仅不会被替代,反而会更吃香。
比如以前刚毕业的程序员能靠写基础代码拿高薪,现在可能要学 “如何用 AI 生成代码后做质量把控”“如何优化 AI 生成的代码性能”,否则很容易被淘汰。
三、谷歌、亚马逊也在做:不是 “微软搞特殊”,是整个行业都在 “用 AI 换人力”
微软的情况不是 “个案”,谷歌、亚马逊早就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——AI 替代基础工作、减少员工数量,正在成为科技行业的 “新规则”。
谷歌 CEO 皮查伊去年就说 “超过 25% 的新代码是由 AI 编写的”,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涨。
谷歌的程序员现在做的 “核心工作”,已经从 “写代码” 变成 “审核 AI 代码、优化 AI 逻辑”—— 比如 AI 生成了一段搜索算法的代码,程序员需要判断这段代码是否符合用户隐私规则、能不能应对复杂的搜索场景,而不是自己从头写算法。
亚马逊 CEO 贾西更直接:“随着生成式 AI 和代理(AI 助手)的推出,会改变员工工作方式,需要更少的人手完成现在的某些工作”。
亚马逊的电商平台、云服务(AWS)里,很多基础的数据录入、简单的服务器配置工作,现在都交给 AI 做了 —— 比如商家上传商品信息时,AI 能自动识别商品类别、填写属性,不用人工审核;AWS 的基础服务器部署,AI 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配置参数,以前需要很多运维程序员,现在岗位数量明显减少。
这三家公司的动作,其实是整个科技行业的 “缩影”:AI 不是 “突然出现” 的,而是慢慢渗透到程序员的日常工作中 —— 从辅助写代码,到替代基础工作,再到倒逼程序员升级技能。
现在不是 “要不要用 AI” 的问题,而是 “不用 AI 的程序员,效率就比别人低,自然会被淘汰”。
四、程序员的 “两难:自己革自己的命,却又不能停下”
最让程序员焦虑的不是 “AI 替代工作”,而是 “自己正在推动 AI 替代自己”—— 很多程序员参与了 “AI 代码生成模型” 的训练(比如给模型标注优质代码、优化模型逻辑),结果这些模型反过来抢自己的饭碗。
可如果不跟进 AI 技术,又会被 “会用 AI 的同行” 比下去,陷入 “不革自己的命,就被别人革命” 的两难。
比如以前程序员比拼的是 “谁写代码更快、bug 更少”,现在比拼的是 “谁能用 AI 把效率提得更高”:同样做一个项目,会用 AI 的程序员可能 3 天完成,不用 AI 的要 10 天,企业自然会选前者。
有程序员吐槽:“现在面试都要问‘会不会用 Copilot’‘能不能用 AI 优化代码’,你说不用 AI?面试官直接觉得你‘跟不上技术’,连 offer 都拿不到”。
更无奈的是 “技能迭代的速度赶不上 AI 升级的速度”:刚学会用 AI 写基础代码,AI 又能写更复杂的模块了;刚学会审核 AI 代码,AI 又能自动检测代码漏洞了。
程序员只能不停地学新技能 —— 比如学 “AI 模型调优”“AI 生成代码的安全检测”“复杂系统的 AI 适配”,稍微停下脚步,就可能被行业甩在后面。
百度招聘广告提到AI相关职位占比超九成
以前只要能敲代码就能找到工作,现在需要 “能用 AI 解决更复杂问题” 的程序员 ——AI 只是工具,就像以前的编译器、IDE 一样,能让程序员从 “体力劳动” 转向 “脑力劳动”。
对想入行的年轻人来说,不用怕 “AI 抢饭碗”,但要改变 “学代码就能安稳一辈子” 的想法:重点学 “AI 替代不了的能力”—— 比如系统架构设计、问题排查思路、业务理解能力,而不是只练 “写基础代码”。
对已经工作的程序员来说,别抵触 AI,而是主动用 AI 提升效率,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升级技能,比如学 AI 安全、AI 模型应用,让自己从 “代码搬运工” 变成 “技术决策者”。
毕竟,企业需要的从来不是 “会写代码的人”,而是 “能解决问题的人”。
AI 能写代码,但不能解决 “如何让产品更受用户喜欢”“如何应对亿级用户的并发”“如何保障系统安全” 这些核心问题 —— 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,程序员的 “饭碗” 就永远不会被 AI 抢走。
配先查配资-哪里可以杠杆炒股-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-实盘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